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万超, 王冰鹤, 曹国红, 姚晨昊, 刘子剑, 谷建才, 任士福
    录用日期: 2023-12-13
     为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多样性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龙头山种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设与固定样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地调查,研究N、T和CK 3种经营模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多样性的影响。N模式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平均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均高于T模式和CK模式,经营2、4、6年,N模式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是T模式和CK模式的1倍、1倍、1.2倍、1.9倍、1.3倍、1.9倍,N模式平均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是T模式和CK模式的1倍、1.07倍、1.01倍、1.04倍、1.03倍、1.06倍;随着经营时间增加,径级分布在不断的变化,CK模式小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N模式和T模式中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N模式和T模式林分胸径分布相对CK模式向右偏移,N模式林分16 cm及以上径阶株数量百分比比T模式和CK模式提高了30.97%、17.24%;随着经营时间增加,N模式和N模式下灌草层物种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而CK模式下灌草物种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经营2年,N模式和T模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CK模式无显著性差异;经营6年,N模式和T模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CK模式(P<0.05),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显著提高(P<0.05)。N模式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物种多样性;对于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而言,森林经营效果取决于长时间尺度上提高林分生长量,还需要对样地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研究。
  • 王娜, 杨会娜, 肖健
    录用日期: 2023-12-13
    为揭示蒙古栎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探索蒙古栎表型变异特点和性状地理分布格局,对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5省6个蒙古栎天然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采用巢式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种群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蒙古栎的9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种群表型分化系数为48.12%,种群内表型分化程度略高于种群间表型分化程度;10个表型性状香农指数均大于1.00,性状表现丰富,种群变异系数差别较大,变异幅度为5.0%~51.1%,同一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变异及同一种群内不同表型性状的变异不同;利用聚类分析将蒙古栎种群分为3类,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不一致。
  • 张兴梅, 王鑫宇, 李思锦
    录用日期: 2023-12-13
    为实现落叶松采伐剩余物的多级、高值利用及炭化还林、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了落叶松不同器官(树干边材、树枝、树皮、树叶和松果)材料的主要化学组分分析了其热解特性及其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分离并测定落叶松各器官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提物和灰分含量,并表征各器官材料的热稳定性。将落叶松不同器官材料分别在 500、700、900 ℃下炭化并表征各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落叶松树干边材中综纤维素含量最高、松针中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最高,树枝中苯醇抽提物含量最高。落叶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降解和煅烧3个阶段,主热解反应发生在 200~400 ℃,热重结果及炭得率分析均表明松针的残炭率最高。同一组织器官的生物炭产率和表面官能团种类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而同一组织器官生物炭的pH值随炭化温度上升而逐渐升高。5 种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情况为:树皮炭>树干炭>松果炭>松针炭>树枝炭。落叶松边材的纤维素含量最高,适宜用作造纸制浆等原材料,松针的木质素含量较高,适宜用于提取化学品。树干边材、树皮和树枝适合炭化还林,其中树皮炭的炭得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pH值呈强碱性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吕瑶, 刘智, 郭梦杰
    录用日期: 2023-12-13
    为探究不同树龄 107 杨(Populus × euramericana cv.“74/76")次生木质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结构与变化趋势,采用生物显微切片成像方法测量不同树龄 107 杨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保定市满城区林场 3 年龄(3 a)、5 年龄(5 a)、7 年龄(7 a)、10 年龄(10 a)4 个不同树龄 107 杨的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7 杨次生木质部年轮宽度由髓心至第3年生长轮增加迅速,之后呈缓慢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为3—7年;晚材率从髓心向韧皮部呈逐渐增大趋势,变化范围为4.67%~8.70%,其晚材率较低;(2)3 年龄、5 年龄、7 年龄的早材、晚材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 10 年龄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不同树龄早材、晚材中,导管细胞双壁厚、管孔链径向和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壁腔比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18、0.16~0.25。3 年龄早材中,导管比量随生长轮龄增加呈小幅上升趋势,晚材则呈下降趋势,5年龄、7年龄、10年龄随生长轮龄增加而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19.87%、13.96%~17.17%。(3)不同树龄生长轮龄之间,107 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径向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特征和数据结合用材林木木材微观解剖结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 107 杨定向培育周期与采伐时间的判断依据;综上所述,人工林杨树在幼龄林阶段,如果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 10 年龄;如果培育中、小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 7 年龄。
  • 林学
    孙一丹, 杨晓楠, 张海涛, 张爱军, 庞立欣, 郭艳超, 郭雪涛, 梁欣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39(2): 123-133. https://doi.org/10.13320/j.cnki.hjfor.2024.0015
    PDF全文 (1053) HTML (104)   可视化   收藏

    以太行山区经济林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构建不同经济林树种高光谱特征数据库,利用CART决策树、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ML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方法,获得高光谱遥感经济林树种最优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苹果、杏、柿、樱桃、核桃的反射峰在550 nm、750~950 nm及960 nm附近的水汽吸收带差异明显;(2)简单比值指数(SR)、类胡萝卜素反射指数2(CRI2)、绿波段指数(GRVI)等7种植被指数重要性评分大于0.05,利于经济林树种识别;(3)基于光谱特征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组合方式通过SVM的分类效果最好,优于MLC和RF算法,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到95.11%,Kappa系数为0.915 8。综上所述,基于特征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3种特征组合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的识别方法,为6种树种识别的最佳识别方法。

  • 林学
    胡雪凡, 金莹杉, 王月容, 梁芳, 秦贺兰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39(2): 134-142. https://doi.org/10.13320/j.cnki.hjfor.2024.0016

    为探讨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北京市平原生态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旱柳、国槐和白蜡等代表性林分布设 9 个固定样地。在选取目标树后,每个林分类型分别采取干扰木采伐、群团状采伐以及带状间伐,采用优化后的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密集度 3 个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现状以及间伐对目标树及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利用3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不同间伐方式对北京市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CSSI结合了角尺度、密集度和优化后的大小比数,适用于北京平原生态林的空间结构评价。(2)以国槐、白蜡和旱柳为代表的平原生态林间伐前空间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大部分林木呈中庸状态,林分比较密集,白蜡和旱柳的空间结构优于国槐。(3)抚育间伐能显著优化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尤其对于国槐等保留密度较高的林分优化作用明显。(4)对于不同树种来说,改善空间结构的最优间伐方式不尽相同,但对于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来说,针对目标树的干扰树采伐优化程度最为明显。

  • 国土资源与环境
    王国文, 宋安安, 王一晴, 张长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39(2): 169-179. https://doi.org/10.13320/j.cnki.hjfor.2024.0020

    耕地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耕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间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对河间市耕地进行研究,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运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法对河间市耕地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在2010—2019年间,耕地面积减少12 713.71 hm2,耕地占用较多;在2016—2019年间,水浇地大量减少,减少量高达10.318.99 hm2;在2010—2019年间,旱地面积共减少3 920.76 hm2。总体来看,耕地面积在急剧减少。(2)对河间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将河间市区域内的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分区结果为:可持续区、一般可持续区、初步可持续区以及弱持续区。(3)为各区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

  • 风景园林
    邓子易, 岳丽华, 刘春海, 蔺鑫, 陈海鹏,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39(2): 215-222. https://doi.org/10.13320/j.cnki.hjfor.2024.0025

    为揭示“北欧1号”“宇璐”“深秋红”3个沙棘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沙棘品种成熟叶片形态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叶片形态特征及其光合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宇璐”叶面积最大,“深秋红”叶面积最小,但3个品种叶片形态及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北欧1号”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显著大于其他2 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显著小于其他2 个品种;(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为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北欧1号”“深秋红”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是受气孔导度的影响,而“宇璐”净光合速率降低则是非气孔限制导致。综上说明“北欧1号”通过消耗更多水分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深秋红”通过更高的水分利用率,维持光合生产能力,但“宇璐”与“深秋红”光合速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光合能力相近,说明“宇璐”通过较大的叶面积来保障其光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