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7-25
      

  • 全选
    |
  • 张珂,左鑫钰,胡娅丽,岳妹颖,吕晓翠,姚巨云,杨晋宇
    2022, 37(3): 22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不同植被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别以白桦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云杉林、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月采用陷阱法采集不同植被土壤动物并对其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种植被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8 351头,隶属5纲19目96科186种,优势类群为盲蛛目、弹尾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白桦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均显著高于草甸和云杉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各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植被地表土壤动物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且土壤动物个体数与林分内凋落物生物量、厚度、全氮、全磷、全碳含量及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塞罕坝地区不同植被类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地表环境因子是影响其组成的重要因素。

  • 周长亮,李惠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接坝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水文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规律一致,其大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26.04 t/hm2)>油松林(16.46 t/hm2)>华北落叶松林(11.36 t/hm2);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1.29 g/cm3)>油松林(1.24 g/cm3)>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05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 441.4 t/hm2)>油松林(963.5 t/hm2)>华北落叶松林(829.9 t/hm2);对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进行拟合,呈较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对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
  • 梁世兴,王娅茹,曹航,杨晓慧,李宏志,孟子龙,刘海翔,郭建军,杨新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冀西北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林场选择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白桦4种林分类型,以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了土壤入渗和贮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白桦林(373.24 mm)>油松林(352.72 mm)>山杨林(325.20 mm)>华北落叶松林(306.28 mm)>撂荒地(286.30 mm)。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白桦林(0.90 g/cm3)<油松林(0.95 g/cm3)<山杨林(0.99 g/cm3)<华北落叶松林(1.00 g/cm3)<撂荒地(1.27 g/cm3)。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幂函数关系,林分的土壤渗透性能均高于撂荒地,其中白桦林稳渗速率最大(5.21 mm/min),水土保持能力最好。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贮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森林对非毛管孔隙(滞留贮水)的改善作用要大于毛管孔隙(吸持贮水)的改善作用。

  • 贾茜,宋淑霞,曹航,郭建军,杨新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坡位对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冀西北不同坡位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冀西北油松林土壤容重在1.01~1.09 g/cm3之间变动,土壤容重坡上普遍高于坡下,二者差异显著;垂直梯度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2)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3.48%~61.48%,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坡上与坡下差异显著,平均来看坡下高于坡上。(3)土壤持水能力坡上与坡下差异较大,坡下总体高于坡上,其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相差108 t/hm2。(4)土壤养分坡上和坡下总体差异显著,均呈现坡下>坡上;从土壤垂直梯度来看,全氮、全磷与有效磷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全钾、碱解氮与速效钾在土层垂直梯度上变化不明显。有机碳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小,土壤pH值坡上与坡下差异不明显

  • 毛晓佩,孙永玉,戚建华,王顺利,张春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种源高山栲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设置4个水分梯度,分析干旱胁迫对高山栲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筛选出优良抗旱地理种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不同地理种源高山栲幼苗株高、地径、冠幅的净生长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等渗透物质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各地理种源抗旱能力进行了筛选,5个地理种源的抗旱性排序为:宾川>双柏>剑川>鹤庆>云龙。研究表明,宾川地理种源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较强,可以作为抗旱种源推广应用。

  • 杨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文冠果苗木质量,增加育苗经济效益,将设施育苗方法与常规育苗技术相融合形成文冠果优质育苗技术,并对2种文冠果育苗技术在种苗质量性状和育苗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促进种苗生长和降低成本投入最适合的育苗技术,为文冠果田间育苗生产提供技术创新思路和实例参考。以文冠果良种“辽富1号”种子为供试材料,1年生种苗为测定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育苗技术和优质育苗技术(管膜一体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大垄双行株行距、机械化播种)进行育苗,并对2种育苗技术繁育种苗的质量性状、产苗量、各级苗数量比例、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质育苗技术繁育的种苗,生长快、长势强,2个育苗基地种苗平均苗高可达104.87 cm(常规:73.91 cm),地径可达1.053 cm(常规:0.629 cm),侧枝发生率为6.45%(常规:12.96%),侧根数为12条(常规:7条)。优质育苗技术每667 m2产苗量为1.201万株,少于常规育苗技术产苗量1.334万株,但其Ⅰ级和Ⅱ级种苗数占总数的98%,远多于常规育苗技术的59.5%,其中,Ⅰ级苗占89.5%(常规:19.5%),Ⅱ级苗占8.5%(常规:40%)。优质育苗技术每667 m2成本投入为0.279万元,收入为1.168万元,利润为0.889万元,其成本投入低于常规育苗技术成本0.310万元,收入和利润均高于常规育苗技术的收入0.995万元和利润0.645万元,其利润高于常规利润37.8%,因此,优质育苗技术更适合文冠果生产育苗和推广。

  • 刘峰,王紫琦,吴文,张于卉,喻方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乌桕容器苗在不同基质配比下生长情况,通过分析各个指标的变化揭示其生长规律。以苗圃土、泥炭、珍珠岩为基质原料,按不同体积配比,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乌桕容器苗矿质元素浓度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影响,筛选适宜乌桕苗的基质类型。结果表明:(1)矿质元素方面,D1(90%泥炭+10%珍珠岩)全氮、全磷、全钾、全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17%、0.46%、6.09 mg/g、16.47%,D2(70%泥炭+30%珍珠岩)次之。(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方面,D1可溶性糖、淀粉浓度最高,分别为0.55%、2.54%,D2次之,CK(100%苗圃土)最低。综上所述,D1(90%泥炭+10%珍珠岩)基质最适宜乌桕容器苗的培育。

  • 韦丹丹,刘鑫,包维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果类植物是温带地区重要的果树资源,兼具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园林观赏价值。休眠是核果类果树种子为应对不良外界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有利于保障种群的延续,但不利于苗木的规模化繁育。为了优化核果类植物繁育技术,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对核果类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果肉、内果皮、种皮、种胚4个方面对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机制及休眠打破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综述结果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在阐明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基础上,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为乡土植物资源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王芳,刘凯,冯启科,李洋,王红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宁1号”核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相关指标与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坡(未改造)核桃叶片内的含磷量最高,山顶核桃幼苗叶片中铁元素含量较高;在核桃幼苗生长状况方面,山坡(客土)的核桃幼苗株高最高,山谷的核桃幼苗干径显著高于其他3种立地条件上的核桃幼苗。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中的钙、铜含量与核桃幼苗的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铁含量与核桃幼苗的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钙、铁、铜含量与核桃幼苗的干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的pH与叶片中钾、钙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叶片中铁、锰、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中磷、钾、钙与土壤中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最后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山谷的含水量、有机质及氮等矿质元素含量适中适宜核桃幼苗的生长,其次是山坡(未改造),然后是山坡(客土),最后是山顶。

  • 于丽娜,张芹,郑建伟,耿瑜欣,李佳秋,齐钦辉,朱文瑛,李保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井陉县大青山地区野皂荚群落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太行山中部井陉县低山区的野皂荚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分析群落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井陉县大青山地区野皂荚群落共有植物30种,隶属于19科28属;从植物组成来看,调查样地植物种类较多的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优势种为鹅耳枥、野皂荚、荆条、中亚苔草和中华卷柏;从多样性指数来看,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高于乔木层;而乔木层的均匀度和优势度均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 于铄,杜贺秋,张蓬涛,李金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利用综合指数法、价值当量法等方法测算2010、2015、2018年张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水平,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排序分析法、弹性系数等研究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相关性强弱和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张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降低趋势,减少7.47×108元。(2)研究期间张承地区城镇化水平总体不高,城镇化综合指数的平均值由0.14上升至0.25。(3)县域协调关系最为显著的是极不协调发展,极不协调发展的县区占50%;尚义县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桥东区、桥西区等区域处于冲突状态,其余县区处于潜在威胁状态。(4)张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不同县区的城镇化水平多度值位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度值排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互作用理论。

  • 陈思达,韩士钊,张浩,张毅功

    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费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易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调查及规划、土壤、气象、统计资料等多源数据,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构建官拼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 GIS 技术,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开展耕执后备资源官耕性评价与分析,得到易县可以进行开发整理的土地区域。

  • 吴丽品,任立皇,许晓嵩,赵文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对矿山废弃地人工辅助植被恢复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了探索京津冀地区矿山排渣场植被演替规律,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矿山为例,运用典型样地和样方法,在详细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排渣场自然恢复50年内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年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呈波浪状,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先锋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群从藜→蒿草;植物种群变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林木混合阶段→林木阶段。可见,矿山排渣场植被自然恢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基于植物自然演替规律,首年内宜种植一年生草本类植物,有利于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进程。

  • 刘云,张颖倩,王哲,尚爱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棣棠叶片为试材,研究了5种不同干燥方法的压制效果以及5种不同化学保色剂的保色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棣棠叶片的干燥效果不同,其中熨斗干燥法压制的叶片颜色鲜艳、平整,质感好,用时短,操作简单,最适合棣棠叶片的压制;其次是干燥板干燥法;其他3种方法不适合棣棠叶片压制。化学保色剂中,硫酸铜保色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硫酸铜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保色效果,其中5%硫酸铜处理12 h,经30 d强光照射后,叶片几乎无褪色,与对照颜色最接近,保色效果最好;其次是葡萄糖,5%葡萄糖处理16 h也获得较好的保色效果,其他浓度葡萄糖处理没有明显的保色作用;蔗糖、麦芽糖和氯化钙对棣棠叶片保色无效。

  • 许泽楠,邓伟,李娟娟,郑佳慧,张子君,张晓曼,路丙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间的形态多样性及地理变异规律,对采自河北、河南等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的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纵径、横径、横纵径之比、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红鹤种源和南果种源的综合评价更高,而白芟种源和曲阳种源种子则较差,二者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聚类分析表明,当欧式距离大约为7.0时,13个黄连木种子可以分为3大类,各大类的种子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种子的纵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黄连木种子的发芽势和横径都呈现增高的趋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性状间的差异不仅是由丰富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同时还受到降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刘晓彤,刘艳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进程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三维绿量对城市绿地的热环境效应有显著影响。利用2020年9月太原市Landsat 8遥感影像,结合样地三维绿量实测数据,借助遥感及GIS技术,建立太原市三维绿量反演模型,测算太原市城区三维绿量,分析其绿量分布格局;同时利用针对Landsat 8 TIRS第10波段的单窗算法(TIRS10_SC)反演太原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绿地三维绿量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太原市北部、西南及东西两山植被覆盖较好,三维绿量高,城市中部硬质半硬质区域三维绿量低,城市公园作为高绿量节点镶嵌于城市中部;在绿地空间结构上,乔木层平均树高对三维绿量的影响较大,二者的关系模型为Y=469.912x+936.466。(2)三维绿量与地表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二者的关系模型为Y=5.828x-0.029,三维绿量较小时,降温趋势显著,随着三维绿量不断增大,降温趋势渐缓;绿量密度在5~18 m3/m2之间的乔灌草或乔草复层配置能较好地发挥降温效果。(3)三维绿量的空间分布对地表温度有一定影响,绿量密度高、连通性高,具有稳定大面积斑块的区域,其地表温度低,降温效果好;相反,绿量密度低、破碎度高的区域,其地表温度高,降温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