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 全选
    |
  • 马佳明,陆贵巧,赵鹏,于跃,谷建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w和β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w和β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j、C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 郭文1,刘凌云1,李轩2,孟丁丁2,孟丽2,穆丽英2,张彦杰2,杨敏生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白蜡2a生试验林中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个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EL及电阻抗图谱法EIS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个白蜡优良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个白蜡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成上升趋势由相对电导率拟合出的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衡蜡衡蜡衡蜡11衡蜡衡蜡衡蜡衡蜡个电阻抗参数拟合出的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衡蜡衡蜡衡蜡11衡蜡衡蜡衡蜡衡蜡与电导法EL得到的顺序相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胞内电阻率ri均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300.970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可作为测定白蜡抗寒性的最佳参数

  • 王亚聪1,田红雨1,王照玉1,史晓梦1,张书蔚1,冉隆贤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不同生理小种和生物型对桉树的潜在侵染风险应用种接种方法分别检测青枯菌生理小种号和生物型对尾叶桉的侵染能力结果发现桉树分别接种生理小种号菌株GIM 1.76和生理小种号菌株Po 88后均有典型的青枯病症状与对照桉树青枯病菌生理小种号菌株Rrp引起的症状一致且使用种接种方法测得的桉树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生理小种号菌株 2013-1号菌株GIM1.73均不能使尾叶桉发病分别接种生物型菌株Po 88和生物型菌株Po 43桉树的发病症状与接种生物型菌株Rrp的症状一致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0.05)。研究揭示了青枯病菌生理小种号和号对桉树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因此在有青枯菌生理小种号和号分布和危害的区域种植桉树具有潜在的风险对生产上桉树栽培的合理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 庞丁玮1,2,王军2,原阳晨1,3,于海涛2,左树峰2,王进茂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黑枣遗传多样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片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叶片扫描成像后,使用Lamina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计算其统计参数;使用ImageJ软件对叶片形态进行标点并通过MorphoJ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薄板样条分析及判别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形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冀洪1号黑枣的叶片较大,但其变异幅度较小。基于Mor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3.447%(分别为50.537%和12.910%),薄板样条网格图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形态相似,仅在叶柄及叶片最大宽度处有微小差异。基于Lamina软件和MorphoJ软件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叶片进行比较,能够找出叶片间的微小差别,并且对发现叶形变异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 李昕蔓1,庞丁玮1,2,柳俊明3,王立成3,李清泉3,张军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野苹果是苹果属重要的抗逆育种资源,观赏价值较高,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以18个新疆野苹果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构建了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62条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在3~6条之间,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4.77条,每对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100%,各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512~0.879。在遗传距离0.566处,18个新疆野苹果无性系被分成4类,第一类为M 1、M 14、M 13、M 16、M 3、M 4、M 6等7个无性系;第二类为M 15 1个无性系;第三类为M 2、M 5、M 9、M 11、M 12等5个无性系;第四类为M 7、M 17、M 18、M 8、M 10等5个无性系。基于SSR扩增结果,构建18个新疆野苹果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及二维码。
  • 刘双嘉1,张贵军1,2,张蓬涛1,2,杜贺秋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选取产水碳固持生境质量以及土壤保持项服务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情况以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等级为高的地区作为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水服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碳固持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的高值区域集中于燕山太行山地区且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京津冀地区共识别17块生态源地面积为29226.90km构建了33条生态廊道总长度达到2391.78km生态网络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地区北部与西部基本涵盖了燕山太行山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构建了一横一纵三组团三分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形成京津冀地区多层次复合型生态空间结构体系

  • 刘琦,张俊梅,张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GM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2018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预警结合预警指数及评判标准对2012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出预警分析为阜平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提出政策参考研究结果如下:(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从20120.3361重警上升到20170.5556中警),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层预警指数状态层预警指数及响应层预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分别为0.5769中警)、0.6260轻警)、0.6793轻警)、0.7371轻警)、0.799 轻警),表明未来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将持续改善

  • 邓瑞丰,李芹芳,扎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华池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其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华池县2014-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资料运用信息熵空间统计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时序变化上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略有上升优势度略有下降在空间差异上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基本集中分布。(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正空间自相关性且局部空间格局变化不大表现出集聚演变特征。(华池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直接导致了其信息熵的变化地区经济与信息熵的变化呈强度关联是其信息熵增大的根本原因

  • 杨远垚1,陈海燕1,陈邵莹1,邱丹妮1,王琳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底美国加州史上死伤最惨重也最具破坏性的坎普林火Camp Fire为研究对象根据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光谱段对林火灾害不同生命周期的敏感度采用归一化燃烧指数NBR热红外地表温度LST 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等模型进行灾时高温火点识别及溯源灾后植被损失和植被恢复模式评估结果表明dNBR 高于0.1的烧伤区域面积占比达66.53%其中高强度烧伤区超19%火灾造成平均植被覆盖度下降11.55%LST 反演识别的个典型高温火点受灾状况远高于其他区域NDVIFVC 最高降幅为0.4549.4%分别是全区NDVIFVC 降幅的倍和可见热红外LST 反演技术在高温火点精确定位和受灾程度定量判定上的高效和准确程度灾后植被恢复研究表明林火对高植被覆盖区破坏较为严重灾后1a内植被恢复速度较慢过火区总体植被恢复情况较差部分区域出现土壤退化的现象预计植被完全恢复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 刘雅兰,金梦然,姚瑞红,史宝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种木犀科Oleaceae植物花香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MP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相结合的方法对种木犀科植物盛花期花朵进行花香成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对种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物均检测出萜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萜烯类物质是种丁香属植物和女贞的主要挥发物质金叶女贞的主要挥发物是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小叶女贞的主要挥发物质是酯类物质辽东水蜡的挥发成分则是酮类物质聚类分析将种木犀科植物分为匈牙利丁香小叶丁香什锦丁香北京丁香和女贞为一类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和辽东水蜡为一类

  • 王嘉毅1,2,杨眉1,薛小书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的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布局提升明城区绿地空间承载力本研究对明城区40余处微绿地展开实地踏勘依据位置空间形态等要素将其划分为交通岛微绿地广场附属微绿地和临街微绿地三大类型并深入调查与分析这种类型微绿地的构成要素分析现状中存在的布点数量空间特征服务设施和场所意识上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以街道为整体的适应性研究微绿地周边空间关系研究以及微绿地自身研究的建议和展望为下一步导入适应性理论并展开优化与设计夯实基础

  • 罗杨菲,杨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洪涝灾害问题结合洪涝适应性概念对荷兰瓦尔河改造项目和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个成功案例展开分析提出洪涝适应性景观设计的对策通过案例分析与文献阅读提炼出生态系统多样化自然优先适应性转变和多尺度建设的洪涝适应性设计原则进而归纳出生态系统划分景观功能转变生物对洪涝过程的适应让步疏导与净化模式等四点设计策略为发挥人与自然的互动重塑河流生态通过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留出行洪空间积极应对灾害减少损失

  • 张永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 孙毅锋,刘冬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以河北巨鹿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例,遵循文化真实性和整体协调性原则,调查和研究了巨鹿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特征;以银花文化为主,结合巨鹿历史、民俗文化,打造银花景观环线,通过乡村景观节点设计、园林植物搭配展现巨鹿地域文化,为当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
    提供想法和思路。
  • 董思曼,刘艳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求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建立过程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城市公园指标体系的优化提供方向,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调查对象(其中的五一公园为个体研究对象),以游憩机会谱为理论依据,采用李克特量表因子分析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3个方面建立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求权重、皮尔逊卡方检验、费希尔精确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及原因分析。得出城市综合公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初步优化设计的参考,但实际应用于个体公园优化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免忽略个体公园独特的游憩特征。
  • 白冰,张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旅游OTA平台分享旅游经历。为了了解游客眼中的故宫意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旅游门户网站中的数据进行在线云采集,使用ROST CM6软件对文本数据进行高频词统计分析,对故宫的认知意象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故宫人文景观具有高度代表性和独特性,皇家建筑成为故宫的核心吸引物,故宫馆藏对游客构建故宫意象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并且故宫利用丰富的展览内容和先进展览手段,对故宫意象的构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多条主题游览路线、丰富游客对故宫的印象、加强藏品展览功能、丰富故宫文化内涵等建议。